千机游戏提供最新游戏下载和手游攻略!

雪域高原极限攀登!见证中国铁路探矿史上最深纪录攀登极限雪山一般吃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1浏览:9

11月4日,中铁二院承建的川藏铁路DZ-宝岭山-神-06孔最终贯通深度达到2118.88米,标志着中国铁路勘探史上最深垂直勘探孔和最深勘探孔纪录的诞生。

最后一个洞打完的第二天,中铁二院宣传部、地质勘查院一行6人就出发前往宝岭山顶洞口,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来回徒步,海拔从2100米到3700米不等,垂直攀登高度1600米,相当于550层楼高,往返耗时20.5小时。

回首这20.5个小时,这是一场考验体力、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挑战;更是一次经历崩溃、坚持、最终胜利的内心历练;更是一次见证记录、经历磨难、了解川藏的满载而归的旅程。

前方的路:

整整12个小时,我只能看到群山,听到自己的心跳。

“你确定明天爬吗?”地质勘查院康定地质勘探项目部陈宇问,爬这段山路可能得八九个小时。

“没关系。既然来了,就走吧。”我们说道。

可是,我们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山。

第二天早上9点左右,经过简单的准备,物资发放完毕,通过索道运送,每人领到一个背包和几瓶水,就出发攀登。

世上本没有路,这里也确实没有路,因为几乎没人走路。我们只能借助树枝、断木、藤蔓,沿着大多超过 45 度的陡坡,手脚并用地往上爬。第一段路,我们还能边走边说话,但随着我们一步步攀爬,一个坡接一个坡,我们的脚步渐渐沉重,越来越沉默。

▲山路艰难

登山是辛苦的。大山深处,空灵而静谧。空气清新,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更显安详宁静。风景秀丽,随着海拔升高,树木先是长满绿色的青苔,然后覆盖上水滴状的地衣,再被霜冻覆盖,最后被白雪覆盖。我们来不及欣赏美景,只剩下艰难的脚步。在高原上,每爬一米消耗的体力是平地的数倍。刚开始,休息以半小时、一小时来算,当海拔上升到2500米时,我们每爬一个陡坡都要喘几口气,甚至在陡坡上休息好几次,每次都要平复一下剧烈的心跳和紊乱的呼吸,才能继续前行。我们时刻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之间切换,缓慢地爬升。

前行步步险阻。原始森林山上很多地方都覆盖着厚厚的落叶,腐烂后已经和山体融为一体。表面看上去像土壤,但并非完全坚硬稳定,下面可能经常有空心的树洞,或者藤蔓根部缠绕形成的洞。因此每一步都需要极其小心,一不小心就会猛地踩空。这样每一步都要试探才能感觉到脚下的硬度,行进时间又被大大耽误。同时还有之前上山干活的地质勘探人员砍下的树枝和树根,它们都削成一个角度,像锋利的刀片一样不规则地分布在路面上。眼中充满危险,心中充满不安,精神消耗也随之增加。

▲山路艰难

整个过程充满挑战,到达2900米的半山腰换乘站时,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我们走进泥泞的换乘站,浑身湿透。我们继续前行,直到最后700米的垂直高度才感到寒冷。但最后三分之一的路程,我们花了5个多小时才爬完。夜幕降临,山上一片漆黑。晚上8点左右,经过12个小时的徒步,我们战胜了自己,到达了海拔3700米的山顶。此时,天正下着大雪。

此时,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度过这12个小时的,疲惫的身躯和酸痛的双腿就是我们旅途的最好见证,冰冷麻木的双脚,被汗水和雪水浸湿的裤子,都布满了旅途的痕迹,我们忘记了自己是怎么爬上山顶的,只靠着一口气和一股意志力,坚持到了最后。

顶峰:

山顶风光独特,二院在这里创下记录、创造奇迹

海拔3700米的宝岭山顶,寒风凛冽,钻机轰鸣,钻井工们已坚守7个多月,仍在艰苦奋战。

▲二院医护人员辛勤工作

晚上9点,我们盖着三床棉被,睡在临时帐篷的大床上。这一夜,我们头疼得不行,缺氧,帐篷窗外的雪水从融化的空气中渗进来,冰冷刺骨。钻机的轰鸣声不断回荡在耳边。清晨醒来,被汗水和雪水浸湿的鞋子已经冻成了一个形状。等鞋子随着脚的温度渐渐变暖,我们才穿上。打开帐篷,钻机矗立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里。

脸色黝黑、浑身都是油污的队长杨钊5点已经上班。在钻机旁,他说:“我上山7个多月了,吃饭、睡觉都在山上,从来没下过,我们队里15个人,日夜不停地干活。”巴掌大的山顶上最大的一块平地被钻机占据,就连吃饭的帐篷,也有一半挂在山上,需要过一座独木桥才能到。杨钊说,再过半个月,山上大概就要因大雪封山了。他们来的时候,雪线以上积雪约有1米深,估计下山也是一样深。

极限攀登_攀登极限雪山一般吃什么_攀登极限电影

一同上山的地勘、物探工作人员正在等待设备由索道运上来,陈宇与杨钊就钻井相关问题以及配合物探需要做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和交流。

“多穿点衣服,别在山里着凉了。”陈宇劝道。

“这样工作就方便多了。”杨钊说。

山上生活艰苦,最初用水都是通过管道从山泉抽上来的,但天气变冷,管道就结冰了。现在山顶上的水全部靠缆车供水。长达4公里的缆车不仅是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整个剧组的生命线。水用得非常节俭,除了吃饭喝水基本不用。

陈宇说:“宝灵山深孔不仅创下了中国勘探史上的记录,也是迄今为止整个川藏铁路上钻探难度最大的孔。”

▲让国旗在山顶上飘扬

山顶的景色宁静而令人震撼,钻机一直矗立在雪地里,像巨人一样注视着高原。这里是二院人创造奇迹的地方。你看不到好风景,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当你站得足够高时,你对风景就不满足了。因为不畏艰辛、不惧挑战的二院人,会再创纪录,再创造奇迹。

回程:

8.5小时,靠着本能,我们“爬”下山

“下山慢慢走,注意安全”,机组人员目送我们下山,然后就转身回去工作了。11月6日,完成山上任务后,除物探人员外,大家便出发下山。

如果说上山靠的是毅力和意志力,那么下山就完全靠本能了。越往下走,上山的路越是不可思议,真不知道我们是怎么爬上去的。下山,爬山技术不好的我们只好选择“匍匐在地”,手脚并用,坐在地上,背靠着山,一点一点地蹭下去。我们戏称它为“人体全地形车”、“人体轮椅”。我们的身体滑到哪里,就留下深深的“车辙”。而且滑下去的时候,不能像滑梯一样滑下去,手要找着落脚的地方,脚要时刻踢着树枝、断木,减缓下山速度,确保安全。

▲“躺”着的山

带路的地质勘探工人说,下山有“看点”。看点不是风景秀丽,而是爬升和下降的难度。一处是数米高的垂直悬崖,唯一能下山的路就是靠着工人留下的一根细麻绳。下山过程中,胳膊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双脚无处安放。落地时,双手已经无法握拳。

另一处是一段坡度超过70度、长约10米的斜坡,中间没有岩石或木桩可以抓,如果滑下去,强大的惯性会把我们抛向何方。在陈宇的建议下,我们采用“之”字形下山,依靠两边的藤蔓和细竹减缓下山速度。为了避免踢到碎石伤到前面的人,我们先从一人身边经过,在另一个人通过之前站在安全的地方。

8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山下的索道起点。我们浑身是泥,裤子穿了一天,已经破烂不堪,身上还散发着泥土的味道。“看来我们不是搞勘察设计的,像小说里的‘金甲尉’。”大家互相开玩笑,努力在艰苦中找点乐子。

▲下山后的“抢金队长”

在报告中我们总说川藏铁路面临六大挑战,建设难度前所未有。现实中,我们经历的六大挑战远比报告的难度大。仅在宝岭山一带,身在其中的人们能感知到的难题就是高原地形险峻、生态环境敏感、气候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六大难题就占了其中的四个。但我们肩上使命重大,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英雄的二院人前行和奋斗的步伐。

撰稿人:张舒、顾锋、陈宇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