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机游戏提供最新游戏下载和手游攻略!

安智市场 【爆料】OPPO涉嫌不正当竞争 法院判决旗舰店“禁售”;软硬件冲突在即安智市场为什么用不了

发布时间:2024-07-14浏览:11

【听杨姐说】

流量真是个好东西,每个人都想要它!

杨姐得到知情人士提示,5月27日,因OPPO手机屏蔽腾讯手机管家下载,并推荐自家APP应用市场,存在分流、封杀用户或潜在用户的可能,涉嫌不正当竞争,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叫停了OPPO的封杀行为,并判决武汉当地一家手机经销商“禁售”OPPO手机。

在这份长达6页的文件《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E01兴保1号民事裁定书中,明确裁定禁止OPPO武汉经销商-恒华旗舰店销售,直至停止侵权行为!

(附件为第5至6页的裁定)

事件起因是,当用户下载腾讯手机管家软件时,OPPO手机会拦截用户的下载行为,阻碍软件运行,将流量分流至OPPO的应用商店,因此被“拦截”的腾讯手机管家向武汉当地法院提起了“诉前禁令”。

此事主要涉及四家公司,其中腾讯为申请人(提起申诉的一方),被申请人的有三家公司:

被申请人1: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OPPO”)是OPPO手机操作系统的运营商和手机生产厂家,手机预装了“软件商店”,该软件商店无法删除。

第二被申请人:东莞市讯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讯逸”)是OPPO“软件商店”的运营者,也是OPPO账户体系的运营者。

腾讯称,OPPO及讯怡拦截腾讯手机管家的流量,并将其提供给OPPO自己的应用商店,从而构成不正当竞争。

第三被申请人:武汉市江岸区恒华通讯设备经营部(以下简称“恒华”)是OPPO武汉旗舰店的经销商,这个倒霉蛋是继OPPO、讯翼之后上市的,因为其连锁店里销售的OPPO手机预装了OPPO手机操作系统和“软件商店”软件。

那好吧腾讯的意思是OPPO不是正经人,你截取了我的流量,涉嫌不正当竞争,侵权!

那OPPO主要的侵权行为有哪些呢?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当用户使用OPPO手机,通过腾讯官网下载安装“腾讯手机管家”软件时,OPPO设置页面跳转至OPPO手机自带的“软件商店”,要求用户再次下载安装该软件;

第二,在用户通过腾讯手机管家下载安装软件时,OPPO设置验证弹窗,并将页面重定向到OPPO自营的“软件商店”,要求用户重新下载安装软件。OPPO这种恶意干扰、阻挠用户下载安装其他应用分发软件,并拦截、引导流量到OPPO手机自带的“软件商店”的行为,涉嫌不正当竞争。

此外,OPPO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实施“拦截”,也可能涉嫌侵犯手机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因此,武汉中院判决OPPO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不得以类似方式实施相同行为。此外,法院还判决武汉一家旗舰店暂停销售OPPO手机。根据法律规定,OPPO可以在收到裁定书之日起5日内向法院申请复议,但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书的执行。

毫无疑问,OPPO的弹窗导流行为是软硬件厂商交叉发展导致的新型不正当竞争,更是未来互联网发展中手机行业与互联网行业对手机入口的争夺。

OPPO的“兄弟”vivo也曾因“拦截”第三方应用被南京中院勒令下达诉前禁令。此外,类似的诉讼还有2016年安智市场起诉华为恶意干扰软件运营、涉嫌不正当竞争,索赔50万元的案子。

此次针对OPPO的诉前禁令,是司法保护手段探索,明确手机行业及互联网行业的准入竞争规则,促进行业有序竞争。

在杨姐看来,所谓的禁售是腾讯手机管家的无奈之举,短期内无法有效阻止OPPO截流引流,相比无法立刻迫使OPPO修改操作系统,禁售是更直接的制止侵权行为的方式。

软硬兼施的“秘密战争”

手机企业作为手机制造商和手机系统的控制者,对手机上运行的各种软件有着天然的管控优势,这就要求手机企业必须“约束”对竞争对手的“幕后操作”,并审慎行使这种控制权。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其中,潜伏在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竞争“潜规则”日益增多,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手机厂商与第三方软件平台之间愈发浓厚的“火药味”。

一些手机厂商试图通过自建应用商店来封杀第三方应用商店,掌控流量分发渠道,但作为“早起的鸟儿”,第三方软件本身并不具备硬件优势,两者为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而展开的“暗战”一触即发。

安智市场app下载官方正版_安智市场_安智市场为什么用不了

部分手机厂商屏蔽第三方软件正常运行引发司法介入并非孤例,今年初南京中院就曾对vivo手机因屏蔽第三方软件而裁定“诉前禁令”。此外,2016年“安智市场”起诉华为手机恶意干扰软件运行,涉嫌不正当竞争,索赔50万元。同年3月,奇虎360也起诉小米,原因是用户通过小米MIUI操作系统下载360手机助手时被弹窗屏蔽。

手机厂商利用“硬件”拦截第三方软件,分流至自家应用市场,是否违背市场公平,涉嫌不正当竞争?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的规则尚未建立,司法实践对此如何探索?政策法规如何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亟待寻找答案。

作为手机厂商和手机系统控制者,相较于百度手机助手、豌豆荚、腾讯手机管家、PP助手,或者安智市场、安智市场等必须完全运行在手机上才能提供服务的手机APP,它们处于手机整个软件系统的最底层,拥有更大的权限,有着天然的管控优势。这也要求手机企业必须审慎地行使这种控制权(“特权”)。

如何利用手机拦截流量

得益于Android系统的开源特性,不同型号、不同品牌的Android手机在用户体验、产品功能等方面的表现有所不同,对待第三方软件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其实,通过不同的方式下载第三方软件,会有不同的用户体验,有些手机确实会“封杀”第三方软件,主要通过“控制入口”“弹窗跳转”“验证弹窗”等方式。

该管控入口主要针对手机用户通过第三方软件官网下载安装软件,与通过手机自带应用商店下载安装软件的流程有很大区别。通常,用户通过第三方软件官网下载安装软件时,会收到多个“弹窗”阻碍以及“手机损坏、数据丢失风险”等“安全提示”提醒手机用户。然而,通过手机自带应用商店下载软件时,并没有这样的提示。

其实,用户可以自己仔细体会一下:在下载第三方软件时,除了“安全提示”外,通过“弹窗”或者“提醒”跳转到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也是一条“潜规则”。

一些手机拦截第三方应用主要通过“数据丢失”“安全提示”等警告来“拦截”用户的下载、安装行为。

事实上,“安全提示”、“弹出重定向”之类的设置确实为用户下载应用设置了不少障碍,并诱导用户通过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下载安装软件。

此外,页面的UI设计也常常被一些手机厂商采用“阻断”手法,比如用绿色字体突出显示“保持禁止”(如果点击“保持禁止”按钮,则无法安装所下载的软件)、用红色按钮显示“允许”等。

业内人士认为,“弹窗跳转”和“验证弹窗”,辅以UI设计,确实会“拦截”第三方软件的下载安装,并能“引导流量”到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这确实存在一定的不正当竞争嫌疑。

入口之战

正如我所说,流量是个好东西,每个人都想要它!

现在,业内都知道,流量很贵,获取一个APP用户的下载成本大概在1元左右,激活成本高达1.5元至10元,一个活跃游戏用户的获取成本甚至高达20元!

正是因为流量是一门诱人的生意,手机厂商们才不甘落后——为什么我们生产的手机,让应用商店成为最大的赢家?

早在2014年8月,OPPO、VIVO、酷派、联想、华为、魅族、金立等手机厂商就组建了“硬核联盟”,主要目的是试图以手机厂商为主体重建垂直生态,实行业务共享。由一家公司代表联盟进行谈判,宣称“服务移动开发者”,以移动游戏市场的服务为切入点,计划未来逐步拓展到移动广告、O2O生活服务等。

事实上,这场硬核联盟是手机硬件厂商与软件厂商争夺发行权的一场“暗中战争”!

而如今,这场秘密战争已经变成了公开的“拦截”!

手机厂商有着先天的优势,他们可以在手机发布时直接嵌入自己的应用商店,通过一系列类似“安全提示”的页面设计,拦截第三方应用软件,并将其引导至自家的应用商店。

第三方应用商店在应用分发市场起步较早,有互联网背景,更注重用户思维和用户体验,但其运营载体还是依赖于手机硬件,“在人家家门口用,还是要看人家在干什么。”

中国政法大学李俊晖曾撰文指出,如果第三方软件确实存在问题,类似的“安全提示”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软件本身安全,被“提醒”多次,“安全提示”就有被滥用的风险。

积极的一面是,从相关法律法规上我们可以看到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2016年12月,工信部制定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装分发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移动应用分发平台服务”的管理职责。

该规定指出,提供移动智能终端预装软件的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觉维护行业公平竞争,依法保障用户知情权、选择权,不得从事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该规定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

当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软硬件的不断迭代,未来切入点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何引导产业发展、司法实践、规则指引都成为亟待回答的问题。

附件是第 5-6 页的裁决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