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当冬奥会闭幕式上奏响《送别》的旋律时,你知道它背后的传奇故事吗?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令人惊叹,闭幕式的《柳别送》更是一首中国特有的浪漫曲,伴随着歌曲《送别》,触动了每个人的心弦,但你知道吗?在这首家喻户晓的名曲背后,是一代高僧的传奇故事。
《送别》的旋律源自《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19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韦创作的一首歌曲。
《送别》字是弘一法师(李叔同)题写,赠予好友许焕元。据说,弘一法师望着故友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很久。然后叶子小姐弹起了钢琴,他含着泪写下了这篇文章。“长亭外,古道旁,青草连天……”这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杰作。
弘一法师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俗人赵朴初有诗为证:
作为茶花女,她早年就表现出深深的悲伤,但她最终希望成为一名苦行僧。无尽的宝藏供世人眼前,一轮圆月照耀天心。
他一生有两个身份,一个是风流才子,一个是高僧。他就是弘一法师和李叔同。
在中国百年文化史上,李叔同被公认为多才多艺、天才。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是第一个将油画、钢琴、戏剧引入中国的人。工书法、诗词、绘画、音乐、金石。他在整个学术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直到多年后,朴树在翻唱《送别》时说道:“如果这些是我写的歌词,我可以当场死在这里……”
01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于天津故居李宅。虽然出身于钟明鼎氏家族,但李叔同在68岁时却是父亲的小妾所生。由于他是妾出身,5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与昨天不同,家庭极其严格的教育让他更加敏感。
李家很有学问。八岁读四书五经,习书法、金石。 13岁习训诂学,研习历代书法,因而名声大噪。
那时,年轻的李叔同已经思考过世间的繁华与荒凉,他的早熟远远超过了同龄人。从此,他不再热衷于“正学”,对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去剧院,不仅听歌,还自己上台唱歌。
1897年,十八岁的他在母亲的控制下与余先生结婚。次年(1898年)“1898政变”期间,他同情康梁变法的政治活动,因而被怀疑是康梁党员。再加上他的母亲是个小妾,他很难与大家族融洽相处。南迁至上海居住。
到上海不久,他通过文人认识了松江的徐焕元,并搬到了城南的徐家草堂。此时,他最好的朋友是松江的徐焕元、宝山的袁希联、江湾的蔡孝祥、江阴的张小楼,他们成了他五湖四海的朋友。
1905年4月母亲去世后,他决定东渡日本留学。到达东京后,考入上野“东京艺术学校”,师从日本著名画家黑田清手(1866-1924)学习西画。由于才华横溢,他的绘画成就很快就发表在大隈伯爵经营的全国性报纸上。他还在校外学习西方音乐,专攻钢琴和作曲。
除了绘画和音乐之外,他还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日本“新派戏剧”的影响下,他与曾小谷成立了戏剧社“春柳社”,首演《茶花女》就轰动一时。
02
1910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学校。回国后,任教于天津工业学院。 1911年辛亥革命后,她到上海,在城东女子学校教文学。 3月,加入“南社”。不久,他被太平洋新闻聘请,担任文学编辑和画报主编;同时与柳亚子等人创办《文美社》,主编《文美杂志》,刊载当时顶尖书画家的著作和篆刻拓片。
对于那个动荡的社会,他的思想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想要的不是把艺术当作政治工具,而是让艺术本身的光芒唤醒人们心中的人性甚至神性。
他讲课非常专心。每节课前,他都会提前在黑板上写字,对所有学生都很耐心。有时他在课堂上遇到读杂书的学生,他不会当场叫出他的名字。反而是下课后,他会安静而严肃地请他留下来:“如果你想上课,就不要看杂书。如果你想看杂书,下次就出去看。”酒吧。”
他当时的好友夏初尊曾说:“我舅舅教学生,没有学生不敬他,他有人格为底色,就像佛菩萨有光一样,学生见到了,都敬畏不已。”即使他们不提醒,他们也会自己学习。” ”
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中国涌现出一批音乐艺术领域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是漫画家丰子恺。因为他发现丰子恺才华横溢,所以对这个学生非常照顾。
有一次,丰子恺与教育主任发生了冲突。所长吃了亏,不服气,提议上报教育部,开除丰子恺。其他老师都沉默了,李叔同立即站了起来:“丰子恺是一个人才,他从来不会犯什么大错误。如果他因为一个错误而毁掉了他的前途,那将是我们国家的损失。如果他能得到宽恕,保留他的人格,他将来一定会取得伟大的成就。” ”
丰子恺将李叔同的教诲牢记在心。他一生对导师充满敬意,并同意与导师共同撰写《护生画集》。此后三十年,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山河如何破碎,灾难如何逼近,他都信守诺言。
李叔同的师德,深受学生们的敬佩。他坚信美育不仅可以通向艺术,更重要的是可以渗透灵魂,使人拥有更高尚的人格。
03
教书的岁月是李叔同一生中最充实的时期。不过,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的性子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喜欢独处。他常常关上门,独自坐在书桌前,自己写诗、画画。与当年的“纨绔子弟”相比,他简直是判若两人。
另外,或许是因为人生经历的坎坷,让他对人生的无常、人生的转瞬即逝、红尘的漂泊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的每一次写作,都充满了平淡和悲伤。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著名歌曲《送别》,从中不难窥见他当时的心境。一句“天涯海角,知己散一半”,让漂泊与无常跃然纸上。
1916年,他在日本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禁食的文章,说禁食是一种身心更新的修炼方法。当时他患有神经衰弱,他决定尝试一下。第二年十一月,到虎跑定慧寺修行。在这里,他看到了修士的生活,他非常向往,感觉自己获得了重生。回到学校后,他变了一个人,开始吃素、读经、供佛。
1918年7月13日,他决定到虎跑定慧寺从悟道僧出家,结束了三十九年的俗世生活。听到他要出家的消息后,他的日本妻子走过来问:“你出家了怎么办?为什么要我回日本?”李叔同只把手表留给了她留念:“你有医术,在国内活下去一定不难。”之后,他乘船在茫茫白雾中远去,妻子在他身后泪流满面,但他却再也没有回头。此后的24年里,他再也没有见过妻子和孩子。
进山前,他把一生的艺术品、书籍、衣物等赠送给朋友和学生。油画赠予北京美术学校,石印赠予杭州西泠印社,笔砚碑赠予书法家周承德,善本古玩赠予南湾老友崔敏飞,并将他用过的药片、药片送给了同事夏北尊,衣服也送给了他。学校工作人员文宇将剩余的照片纪念品和碎片送给了丰子恺、刘志平、吴梦飞学生。
04
从此,世间不再有李叔同,只剩下弘一法师了。出家后,他潜心学习佛法,学习《四分律》和《南山法》,并用4年时间撰写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弘一法师自始至终以戒为师,一日只吃两餐,午饭后不食。他的衣服不超过三件。寒冷的冬天,他身上只有一件百年的袈裟和一双穿了几十年的僧鞋。
有一次,丰子恺送他宣纸,请他写下佛号。写完后,他回信询问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理。临终前,他把弟子们叫到自己的房间里,嘱咐他们火化遗体后记得在骨灰盒下放一碗水,以免路过的昆虫、蚂蚁把他烫死。
为了弘扬佛教,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 1937年底,厦门轰炸不断,众人劝他避难,他却聚众演讲,尽心尽力救度众生。他每次讲课时,后面的墙上都会有他手写的一句话:“念佛时,不可忘记救国。救国时,必须念佛。”在弘一法师看来,以佛陀的觉悟来救度众生,激励僧俗民众奋起救国。哪怕牺牲一切,他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生命。
鲁迅得到了他的墨宝,称自己“非常幸运!”
林语堂说:“他是最有才华的天才,最独特的人,最独立的人。”
张爱玲说:“我从来都不是一个骄傲的人,至少在弘一法师的寺庙之外,我是那么的谦卑。”
1941年8月28日,弘一法师口授遗嘱,从容地安排了葬礼的每一个细节。 1942年10月13日(旧历九月初四)在泉州福建寺温岭疗养院万庆室圆寂。他享年六十三岁,出家二十四年。遗体分别葬于山西泉州清远阿弥陀岩和杭州虎跑定慧寺,并分别建塔。
弘一法师临终前留下的遗言,至今仍让人心酸的四个字:悲喜交加。
他的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界。在红尘中,他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天才,见识了世间一切的繁华与风采。逃亡佛门后,他一心皈依佛陀,以清亮的佛光抚慰众生的痛苦。他尝遍了世间的悲欢离合,只想做一个人。
因为真理,王子才风度翩翩,因为真理,高僧才威严。当冬奥会闭幕式上《送别》响起时,大家跟着旋律再次轻声唱道,“长亭外,古道旁,草青青……”,却在这广阔的天地里,不会再有第二个李叔同了。
内容合成自林子清《弘一大师的一生》
摄影丨张轲、王子轩
用户评论
哇!真没想到冬奥会闭幕式还会用到《送别》,瞬间感觉气氛变得非常凝重了,歌曲本身就很有深意啊。看完你的文章,我才知道它背后还有更令人感动的故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标题写的太棒了!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送别》是描写离别的歌,但没想到它竟然和冬奥会有关联呢。真是有够惊奇的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没想过 《送别》 这首歌曲居然与冬奥会之间存在着这样的联系,看完你的文章才知道里面有很多幕后故事,确实非常传奇了,下次再听这首歌的时候,我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送别》,每次听到都会让人感觉到一丝淡淡的忧愁,但没想到它竟然和冬奥会的精神有着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的描述非常有感染力!我之前只知道这首歌曲是描写离别的,现在才知道它是那么充满传奇色彩。真是太棒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冬天寒冷而肃杀, 《送别》 的曲调更是增添了一丝凄凉,听起来让人无比感到伤感和孤独,冬奥会的闭幕也意味着运动员们结束了一个周期后的分别。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文章里写的《送别》的传奇故事真是太吸引人了!我突然有种想要重温这首歌的感觉。看来冬奥会闭幕式真的很有深度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冬奥会的闭幕式总是让人情绪复杂,听到 《送别》,又想起那些奋斗的运动员们,他们把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这项运动,真是太难得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你的文章,我觉得《送别》这首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歌曲,它更加像是一种传达精神和情感的一种方式。冬奥会不仅是一个竞技赛事,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平台。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送别》 这首歌听起来很有深意,尤其是冬奥会的闭幕式上响起这样的旋律,让人更容易感受到比赛结束的伤感。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写的真好! 让我更加了解了 《送别》背后的故事,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它在冬奥会闭幕式的意义。作者的文字真感人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觉得冬奥会闭幕式选用《送别》 有点矫情。其他歌曲或许更有激情和力量一些吧, 《送别》 听起来有点压抑。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感觉现在很多比赛结束后都会选择一些比较悲伤的歌曲来表达告别的情绪,是不是有点过于沉重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文章标题很有吸引力啊,我好奇作者会写出什么样的故事呢?现在看来,这篇文章确实很不错,让我对《送别》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没想到《送别》 和冬奥会居然有联系,你分享的故事让我觉得这个音乐作品更加丰厚立体了。 冬奥会闭幕式确实是一个充满感动的时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文章里讲述关于 《送别》 的故事,这首歌听起来总是让人感到很温暖和伤感,在冬奥会的闭幕式上更是倍增情感共鸣!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送别》传达的氛围有点忧郁,但我更喜欢这种真实的情绪表达,毕竟冬奥会圆梦后的告别也是人生的一种状态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