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千里寻祖:几张百年老照片背后的家国往事,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父亲去世那年,我刚刚大学毕业。父亲匆匆离开,没有留下任何一句话。当我接到通知赶回来时,他已经静静地躺在那里,完全无视我们撕心裂肺的哭声。
我父亲的家乡是山西北部的阳高县。 15岁时,他离家参军,成为二战区的一名抗日战士。后日本投降退伍,定居晋南凤城县义溪毛村,后又到新绛县苏村,最后定居襄汾县赵康镇南赵村。由于所谓的历史问题,他长期无法与晋北的父母和妹妹取得联系。无法照顾爷爷奶奶生前,一直是他的心痛。
1978年暑假,我11岁,随父亲回阳高,认识了两位素未谋面的姑姑。回到家乡后,我才知道父亲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就是我的叔叔李焕章。
我的叔叔在20 世纪30 年代参军前结过婚,但没有孩子。抗战胜利前后,他于太原逝世。父亲的两个妹妹,——大香、二香,一个嫁到大同市南郊口泉镇,一个嫁到阳高市郊沙河台村。我的爷爷和奶奶是阳高市仅存的两位无助的老人。
大儿子死在外,小儿子远在千里之外,大女儿不幸离婚。经过深思熟虑,爷爷和奶奶收养了距离大女儿两三岁的大儿子,并给他取名李胜才。这是为了给李家留一柱香,也希望小生才能够养活他们至死不渝。
但我的祖母传统保守,性格坚强,争强好胜。她总觉得这个孙子不是正宗的李家后裔。自己的儿子都指望不了,更别说是外孙了。萧胜才生性调皮。他10岁时,有一次做了坏事,被奶奶追,就绕着井跑。我奶奶有三寸金莲花足,五十多岁了。她怎么可能追得上一个活泼顽皮的男孩呢?
大概是想到自己和妻子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又被这个瘸子无休止的折磨,奶奶一怒之下,掉进了井里。那是1954年,很久以后我父亲才通过祖父的一封信才知道了这件事。
祖母的突然去世对祖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感到很痛苦,却无处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久他就病倒了,瘫痪在床。姨妈孩子多,没时间侍奉她,就用马车拉着爷爷和爷爷仅有的几样东西去了沙河台村。两三年后,祖父因抑郁症去世,享年70岁。
我爷爷叫李全,他有一个弟弟叫李艾,下面应该还有一个弟弟,可能在婴儿时期就夭折了。我的祖父是一位青年知识分子。有时给别人当会计老师,有时又被聘为店主。然而他一生却从未积累过任何家产。虽然他在阳高城外有几亩地,但他却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但也正因为如此,建国后他就被划为中农。
祖父的弟弟李艾一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李艾爷爷是一位优秀的商人。据说,在他生意最鼎盛的时候,张家口某条街道的一半都被他的店铺占据了。因此,解放后,他自然就被划为地主、资本家。此外,其子李金章曾在国民党第二战区担任营长。李金章出院回到工作岗位后,遭受了各种非人的迫害。
表弟李金章年轻时的照片
父亲说我表弟李金章年轻时很有才华。他文武双全,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很受将士们的喜爱。后来,他调到安徽省合肥市税务局当税务员,并娶了当地一位美丽的姑娘。两人相爱并育有三个孩子。然而,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因为表弟回山西老家处理事情,两人失散,三个孩子也失踪了。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我的表弟尽力从幸存的战友那里打听,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可能已经回到了安徽。无法压抑自己的思念和愧疚,他一度想去安徽寻找失散多年的妻子和孩子。但由于“四类分子”的特殊身份,他被劳改监视,最终未能成行。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据说,他临终前一直无法忘记远在异乡的妻子和孩子。最后,他含着泪水,依依不舍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我11岁那年回家乡时见过他一次。他一条腿瘸了,拄着拐杖,毫无生气,看上去就像一具行尸走肉。
舅舅在阳高有一个儿子,名叫李才。由于家庭负担,他30多岁时才娶了一位保定的农村妇女。一家五口靠他在煤矿打工挣的微薄工资生活。我嫂子是个淳朴的人,没受过多少文化教育。直到几十年后,在儿子的努力下,她的户口才搬到了阳高市。
由于我的晋南老家距离阳高市有千里之遥,所以关于祖先的很多事情我都不太了解。父亲匆匆去世,一切都成了谜。 2002年左右,我凭着模糊的童年记忆,去口泉寻找二姨。我和她一起去阳高看望我祖母的妹妹,我的“姑妈”(阳高方言)。
我姑姑比我奶奶小20多岁。当时她已经81岁了,但身体强壮,思维敏捷。我从她那里得知,我奶奶姓张,娘家也算是小康之家。但由于来去匆忙,我并没有找到更多关于祖先的信息。
但这次口泉、阳高之行,最有价值的是我从二姨那里得到了一张祖父一家的珍贵老照片。
1935年,叔叔和父亲离家参军后,爷爷、奶奶、姑姑、二姑的合影
那张照片是1935年我的叔叔和父亲离家参军后,我的祖父、祖母、姑姑和二姑在阳高的一家照相馆拍摄的。照片中的爷爷打扮得像个老式知识分子,优雅、自负、孤独,而奶奶则是端庄、美丽、聪明、干练,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左边那个略显无知、害羞的小女孩是二姨,当时8岁;右边这位朴实美丽的大姑娘是大姨,今年14岁。
年轻的时候只想着做生意、做事业,并不想了解太多这方面的事情。自从那次阳高之行,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也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
到了这个年纪,我发现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时不时地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坐立不安。于是,我决定再次回到阳高,寻找我的祖先。
但此时的杨高并没有直系亲属。他的姨妈于20 世纪90 年代初因病去世;他姨妈的孩子们也搬到了呼和浩特和大同。我只能联系上二姨的二女儿张玉生,然后才拿到了远在呼和浩特的大姨的小女儿王美莲的电话号码。
35年前,当我回到阳高与姨妈一起生活时,她才18、19岁。我住在那里的半个多月里,都是这位表弟带我到处走,所以我们的感情很深。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我和父亲住在她家后不久,有一天我的表弟突然病了。她在坑上哭闹,嘴里喊着什么,疯狂地翻腾。她的能量与她平时端庄、优雅、害羞的外表完全不同。姑姑和父亲一时间不知所措。这时,一个看起来像女巫的中年妇女走了进来,说这可能是她哥哥的灵魂。当她二叔(也就是我父亲)从山西来的时候,它就附身在她的身体上,跟着她二叔。叔叔正在说话。原来,我们来的前两年,表弟的三弟王进刚结婚不久就病逝了。姑姑听了“巫婆”说的“有理”后,赶紧跑到表弟的墓地,烧了一堆纸,祭奠。没想到,表弟的病很快就痊愈了。我当时很疑惑,后来我问了表姐这件事,她总是诚实地笑着说她什么也不知道。
我表姐十八、十九岁时的照片
多年不见,表姐一听到是我打来的电话,显得非常兴奋和热情。不幸的是,她对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了解不多。她说你阿姨已经90多岁了,应该懂得很多。她是我们家在世的最年长的人,也是资历最深的人。
那时,二姨已经瘫痪在床三年了,不能说话。
表弟当时想回阳高,但去年12月天气寒冷,所以我有点犹豫,想着明年的五一假期。没想到,就这么一推,今年三月份,姨妈就匆匆去世了。
说到这里,不免有些伤感。我的姨妈和我的祖母性格相似。在她温柔安静的外表下,其实有一种非常骄傲和坚强的气质。去年冬天,她70岁的儿子先于她去世。儿媳妇经常在院子里批评她,说该死的不该死,不该死的就该死。姨妈经常失去儿子,她已经伤心极了。当她听到儿媳妇这样骂她时,她绝食而死。
我姨妈的去世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她毅然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带着许多我想知道的秘密,带着后人给予她的巨大羞辱。
我的肠子都变绿了,但是我能做什么呢?
五一节到了,但由于一些必要的娱乐活动,我仍然无法成行。国庆假期到了,我觉得不能再拖了,就和表弟约了10月3日去阳高见面。
9月30日晚,我的妻子和孩子从太原抵达北京。玩了两天,10月3日一早,我们就驱车前往阳高,原本4个小时的车程,由于堵车,我们步行了8个小时,才到达了表弟和表哥住的假日温泉酒店。表弟舅舅住着。
陪同我表弟的还有我的二哥、二嫂,二哥的儿子王利宾,女儿王丽云,还有几个分别来自呼和浩特和大同矿务局的年轻一代的孩子。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团聚,其乐融融。身在其中,有着一时难以解释的复杂情绪。
吃完晚饭,我们在表弟的带领下,先去了表弟李金章家。 35年前我随父亲回到阳高时就住在这里。
我的表弟二十多年前就去世了,我的表弟李才也在几年前因病去世了。我的表弟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建军是聋哑人,比我小两岁。二儿子建民,今年39岁,是一位能干的商人。让我惊讶的是,建军和他的妻子虽然都是聋哑人,但他们都在一所聋哑学校上学。他们性格温和,受过良好教育,育有一儿一女。他们的女儿李斌今年19岁。健康、美丽、聪明的女孩,今年考入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儿子刚刚学说话,健康活泼,让我感叹不已。
李建民很健谈,但对于我们祖先的情况却不是很清楚。没想到,正当我有些失望的时候,他的建军哥哥居然给我带来了一堆祖辈的老照片和牌位,我原本淡淡失望的心情顿时变得兴奋起来。
建军拿过来的两块牌匾,似乎是黄的,黑的,斑驳的。上面和下面的字勉强看得清楚,但中间本应是死者名字的字迹已经脱落,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平板电脑上的内容是:
所以,我就让你见识一下……符君神师
另一台平板电脑上的内容是:
所以,仙考……太君神师
我从父亲留下的手稿中得知,祖父的名字叫李泉。那么,从这块牌匾上的文字可以推断,这两块牌匾应该是他们的祖父李全和弟弟李艾“供奉”给父母的。也就是说,这两块碑纪念的人应该是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
我接过平板仔细查看,希望能发现更多秘密。结果我翻来覆去,却看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正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我不小心拉扯了平板电脑的底座。没想到底座和上面的药片分离了,里面露出了一块新的药片。原来,这片药片的外面只是一个护套。剥掉外壳,真的是这样
看到画面后,大家都惊讶的连连“哦”了一声。 —— 里面的牌匾保护得很好,木质看起来光滑清新,字迹乌黑有光泽。再看内容,我更加欣喜了。我终于找到了我需要的答案:
中间竖字是:“故明李公焘,邢文福君神主”。
左:“生于道光乙卯年七月十一日吉日。”
右:“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初一逝世。”
这就是说,我曾祖父的名字叫兴文。他生于1855年,卒于1932年,享年75岁。
我抱着曾祖母的平板电脑,重复着同样的过程,里面的字迹也十分醒目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间的竖字写着:“故此,可知丽妃之母孺仁,乃太君神主。”
左侧是空白的。
右侧内容为:“卒于民国六年8月14日”。
据了解,我的曾祖母任氏于1917年农历8月14日去世,姓名和出生日期不详。
既然知道了曾祖父和曾祖母的名字、出生和死亡日期,他们以什么为生呢?家庭情况如何?我的脑海里又盘旋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老天确实有回报。我竟然在这堆照片中发现了一张我曾祖父的“全家福”。
根据年代推算,这张照片应该拍摄于光绪三十三年,也就是1907年夏天左右。
照片中,曾祖父左手拿着长柄干烟袋,右手挥舞着一把折扇。他衣着华丽,气度非凡。乍一看,他像是一位见多识广的绅士。曾祖母身穿丝缎,端坐端正,气质逼人,让人有一种老爷爷的感觉。一种优雅和奢华的感觉。
右边的椅子上坐着抱着婴儿的大儿子李艾。孩子一定是他的表弟李金章;后面站着的是二儿子,我的爷爷李全;左边坐着的是三儿子,名字不详。因为看我曾祖父、曾祖母死后立的牌位,没有他的名字,也没有在世的子孙。由此可见,我的小爷爷应该很早就去世了,或者离家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从我曾祖父的这张全家福和我父亲生前给我讲的一些关于我们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推断,我曾祖父那一代人是靠做生意谋生的,他们的家庭是比较富裕的。他们是阳高市的一个小康家庭。
祖先的风景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晚清的动荡年代,能拍得起照片的人屈指可数,能保存这些珍贵古董的人就更少了。我不知道我的表弟李金章在那个破四旧、立四新的疯狂时代,冒着怎样的风险,才保存了这些牌位和照片。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
对于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国家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割断历史,就是割断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血脉,就是抛弃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国家是由一个又一个大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的灵魂,都是其悠久的家族精神和生生不息的祖传传统。然而,在那个所谓破灭立新的特殊时代,我们的祖先实际上已经被我们消灭在历史的垃圾堆里了。 ——座祠堂被拆,祖宗牌位被砸,历史悠久的家谱也被无情的大火烧毁……
这张照片应该是民国十八年左右,李金章参军离开后,李艾爷爷的全家福。
“数经忘祖”,这是怎样的撕心裂肺的悲哀啊!
我很感谢我的表弟李金章。在那个战乱年代,在“你唱到我上台”的乱世里,在那些“封建京城修缮彻底粉碎”的疯狂岁月里,表弟挺身而出,为“四类分子”挺身而出,他几乎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祖先血脉的文化传承。
我从思绪的沉浮中惊醒,忽然想起十多年前二姨曾告诉我,她的一个远房侄子曾担任过阳高县的副县长。当我问及这件事时,表弟、表弟等人议论纷纷。原来,我的曾祖父还有一个哥哥。他的名字已不详,但他有一个儿子,名叫李云。李允生下一个儿子李贤章和另外两个兄弟。李献章生有两子一女,即李兴、李钰等人。 78岁的李星曾任阳高县副县长,75岁的李宇曾任山西煤炭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很多年前,他们就和我的大姨、二姨交往频繁。
父亲生前曾对母亲说,民国时期李家生活贫困,祖父一家经常帮助他们。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却转身,成为阳高颇受欢迎的名门望族。
1955年父亲35岁时的照片
父亲虽然知道自己的侄子后来会在阳高做大官,但由于自己所谓的“历史问题”,他害怕伤害别人,所以一直没有和他们有任何接触。
本想趁热打铁,去李兴家里看看能不能继续有所收获,可惜时针已经指向22点30分,只好回酒店休息准备了。第二天回去。
按照辈分,我应该叫李兴表弟。第二天早上我们见到他时,他的妹妹和他的儿子、时任阳高县环保局局长的李建军(与我表弟同名)也在家里。这次去他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我们家的家谱,因为他一直在做领导,对于保存这些东西有一定的便利。如果我能找到家谱,我所有的问题都会得到解答。
但事情就是这样,它并不能让你快乐。李兴说,小时候,他家里有一本家谱,但搬家后不知何故丢失了。但李家必定是一个大家族。当他去阳高城外祭祖坟时,遇到了李时章的远房表弟。当时他们聊了几句,但后来就没有和他互动了。
李兴说,他之前看过家谱,发现李家在阳高城已经繁衍生息了至少十代。李氏远祖是从本县燕王村迁来的。如果你留心的话,应该还是能找到李家的家谱的。我只能请他们担心这件事。我离家很远,自然无能为力。
在阳高的那两天,我时常处于亢奋的状态,感受到一种许久未见的巨大安慰。虽然没有找到家谱,但至少我能够追寻曾祖父那一代人的足迹。尤其是几张保存完好的老照片和牌位的发现,让我空虚的心里有了一丝自信。我终于能够捕捉到我的祖先了。这是有根的。
第二天中午,我在阳高宾馆设宴招待我们一家二十多人。现在大家生活都很好,气氛热闹,有说有笑。想想这几年的风风雨雨,着实让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席间我感叹: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一群人的不同经历和命运折射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变迁和兴衰。哪怕你是孙悟空转世,能经历七十二变,在大时代面前,你也无法掌控自己的未来和命运。
被夷为平地后,表弟和儿子在祖父母的墓地里
我又要离开了临行前,表弟带我去了爷爷、奶奶的墓地。这里已经是一片小树林被夷为平地,周围一望无际,广阔无垠。
我抱着儿子一起跪下,感谢祖先的血脉之恩,感谢皇帝和皇后的养育之恩。
第三稿于2013年10月25日在北京扬州水乡发表
——选自《家国往事》,作者:李琳,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7月。
李林芝,历史学家,出版《中华祖脉》、《家国往事》、《祖先,祖先》等十余部著作。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前中国时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大地场景》、《元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和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三部著作,构成了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完整古代史体系。以考古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从黄帝到周初的历史发展的系列丛书。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真是太让人感动啦!这些老照片记录着一段久远的岁月流淌,每一张都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历史的沧桑,让我更加珍惜家人的传承和血缘之情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追溯家族根源的想法真的很有趣!看着这些图片可以仿佛穿越时空,了解祖辈们的生活状态,真是奇妙的人生体验。感觉作者一定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去寻找这些珍贵的照片资料!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百年老照片啊!那可是活的历史呀…太遗憾我的家庭缺少这种传承文化了,希望自己也能找到机会去走访祖家,了解自己的根源。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写得真好,把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都娓娓道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这些老照片不仅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更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家族史和家国情怀的重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篇文章,让我突然想起自己家里的一些老物件,应该好好的整理下,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关于我的亲人故事。或许这也是传承家风的重要方式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照片里的人物和服装确实很有年代感啊,作者的笔触也很好,能够把这些古旧照片赋予新生命的感触…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印象中爷爷说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很不方便,看了这些照片才更深刻体会到那时的艰苦生活!现在我们生活的条件真是美好多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作者的“千里寻祖”之旅很有意义,通过老照片连接历史、传承文化,值得所有家庭成员去探寻和了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写得比较感人,但我个人不太喜欢过度渲染情感的表达方式。如果能更加客观地记录,会更吸引人来阅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理解作者为什么非要“千里寻祖”,不就是一些老照片吗? 浪费时间精力不觉得累吗? 如果是在家里整理文物,或者去博物馆学习历史知识,我觉得会更有意义!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照片的确很有年代感 和价值, 可这篇文章写的太长了,有些地方重复,感觉很拖沓,能精简一些内容就好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的叙事方式比较平淡,缺乏一些吸引人的细节和生动描述,如果能加入更多人物对话或者场景描写,会更好看一点!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深度,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家族和家国情怀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百态。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百年老照片”,我好奇这些照片里藏着什么故事?作者应该把重点放在描述照片背后的人物、事迹和感受上,会更吸引人!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和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文章,我突然很想整理一些我们家的老照片了,或许也能找到一些关于家族的有趣故事!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百年老照片确实能让人对过去的生活有更直观的感受,作者用图片和文字串联起来,很有创意,让我这个历史爱好者也受益匪浅!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