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揭秘越洋飞行传奇:卡特琳娜机型的辉煌岁月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虽然没有严格遵守1939年的《中立法案》,但在1941年5月的这一天,美国海军少尉伦纳德•史密斯仍然驾驶着一架隶属于英国皇家空军、由美国联合飞机公司研制的PBY-5水上飞机,在大西洋海面上搜寻着纳粹德国那艘可怕的战列舰“俾斯麦”号。突然,史密斯惊讶地发现了这艘船,他立刻驾驶着这架美国制造的水上飞机躲到了云层中——这架飞机是作为“租借法案”的一部分而出口到英国的。史密斯少尉这样做可以在较远的安全距离上继续监视这艘战舰。不过,飞在云层中的史密斯最终还是丢失了他的目标,于是他调转机头,重新出现在了晴朗的天空中,并获得了近乎垂直的针对德舰“俾斯麦”号的视野——这艘战列舰的烟囱几乎就在他正下方,此时舰上也向天空中打出了一发发高射炮弹。
史密斯扔下了好几枚深水炸弹,而机上的一名英国皇家空军机组成员则通过无线电系统发出了这个巨大目标的坐标。在英国皇家海军的19艘战舰迅速向坐标点赶来的同时,只要燃油还没有告罄,史密斯就驾驶着这架孤零零的水上飞机在海面上盘旋,不断更新“俾斯麦”号的位置和速度,同时躲避舰上防空武器的射击。最终,英国海军的鱼雷机袭击了这艘船并将其击伤,一枚鱼雷还卡住了它的船舵导致其只能在海上兜圈子;第二天,强大的“俾斯麦”号被送到了大西洋海底。
参加过围歼德舰“俾斯麦”号的英国皇家空军的“卡特琳娜”水上飞机
根据美国法律,随同租借的PBY水上飞机派遣到英国的飞行员仅限于担任顾问的角色,不过这不包括执行战斗搜索任务的飞行员。史密斯被授予了杰出飞行十字勋章,然而,由于这种违反《中立法案》的行为可能会使罗斯福政府感到尴尬,因此海军官方推迟了正式宣布为史密斯少尉授勋的时间,直到六个多月后美国参战为止。同时,机体坚固耐用的美制PBY-5水上飞机也赢得了自己的名声,英国人亲切地称其为“卡特琳娜”(Catalina)。
饶是如此,早在两年前,联合飞机公司研制的PBY(前面的“PB”是“巡逻轰炸机”的缩写,后面的“Y”是制造商代码字母)就被认为已经过时了。这一型号的水上飞机是从20世纪30年代的飞行艇演变而来的,而且已不再进行升级。美国海军对PBY下达的所有订单都已完成,马丁公司研制的PBM“水手”(Mariner)是其预期的继任者。不过,1939年英国对德国宣战后,PBY水上飞机的生产线获得了新生:英国皇家空军订购了106架PBY-5,并给它们取了那个与众不同的绰号“卡特琳娜”。两个月后,作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战前中立巡逻计划的一部分,美国海军也订购了200架PBY,以执行远程海上侦察任务。
“卡特琳娜”能以104至115英里/小时(约167至185千米/小时,相当于46.5至51.4米/秒)的速度进行巡航,它是当时美军现役装备中速度最慢的武装飞机之一,绝对不适合与诸如日本三菱A6M零式战斗机这样敏捷的对手进行空战格斗。尽管如此,这款“过时的”水上飞机却凭借其跨海越洋的巨大航程、夜间滑翔轰炸战术和海空救援能力,在太平洋战争几乎所有的关键性战斗中都发挥了作用,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其他战场上服役过,而且它在战场上扮演的常常是一些之前从未想过要让它去扮演的角色。
菲律宾战役期间,在菲律宾当地人的协助下,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一架“卡特琳娜”(陆军代号为OA-10)正在向一座日占岛屿派出一支美军侦察分队,照片摄于1945年
安装有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发动机,104英尺(约31.7米)长的伞式上单翼,可伸缩的翼尖浮筒,有机玻璃气泡状观察窗,船型的机身外壳,所有这一切让“卡特琳娜”适合在空气中和水面上穿行,起码看起来像是这样。这架飞机的标志性轮廓经常出现在那个时代的装饰性艺术版画中。“卡特琳娜”的发动机舱和油箱被整合到了机翼上;此外,其机翼的支撑结构大部分集中到了机身上部中央的流线型支座上,而不是像老式的水上飞机那样,在上下双翼间充斥着复杂的、纵横交错的支柱和金属线。
“卡特琳娜”是专门为长途飞行而设计的。根据记录,PBY最长的直飞飞行时间超过32小时,在太平洋海区的标准巡逻时间也长达15小时。“是的,时间很长,但是飞行很轻松”,在明尼苏达州的第8航空队历史学会录制的一次口述历史采访中,詹姆斯•麦克杜格尔(James R. McDougall)这样说道。
麦克杜格尔曾是太平洋战区某个飞行中队的一名航空军械员,他描述了在“卡特琳娜”上的生活条件:“距离对PBY来说不是大问题,你可以在飞机上走来走去,你可以回去放松自己。我们在飞机上有三个铺位,可以供人睡觉。”在飞机上还有一个小厨房,里面包括一块加热板和一个不锈钢烧水壶。战争初期,热咖啡和维也纳香肠是“卡特琳娜”机上厨房的经典佳肴。后来,机组人员又得到了“斯帕姆”午餐肉。“你可以在机上直立着身子来回走动而不必弯腰”,麦克杜格尔这样说道。“飞行并不难,你可以休息一下并保存体力。”(维也纳香肠,这是一种煮过的乳化烟熏香肠,可以即食或水煮、油炸、煎烤。维也纳香肠起源于约三百年前的维也纳,奥地利和德国移民把制作这种香肠的方法带到了美国 )
“卡特琳娜”的机组成员数从8到10人不等,具体取决于任务。尽管主要的飞行人员是巡逻飞机的指挥官(军衔通常是上尉),但至少还有另外两名机组人员也有资格驾驶飞机。在漫长、令人疲劳的海上飞行过程中,这三人需要进行轮班,轮流进出驾驶舱驾驶飞机。
对海军少尉威廉•坦纳(William Tanner)来说,其在作为“卡特琳娜”巡逻飞机的指挥官第一次执行任务时便用深水炸弹攻击了一艘潜艇,这艘潜艇也遭到了一艘美国驱逐舰的炮击。不过,当坦纳的水上飞机向潜艇投下深水炸弹并爬升拉起时,他产生了困惑:这有可能是艘美国潜艇吗?我们刚刚杀死了自己人吗?之后,坦纳和他那架“卡特琳娜”上的机组成员恢复了在珍珠港入口外宁静海域的黎明巡逻,珍珠港是夏威夷群岛瓦胡岛上一座大型海军基地的所在地。此时是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凌晨六点。
很快,真相便大白于天下:坦纳少尉的那架“卡特琳娜”帮助击沉了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第一艘敌舰。距离坦纳少尉击沉这艘微型潜艇短短一英里处,不到两个小时后,珍珠港便遭受了轰炸——这艘微型潜艇是即将飞来的日军空袭部队的先遣侦察兵力。
在即将在日军的空袭中被毁的92架海军飞机中,有68架是被困在地面或海里的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其中大部分停在瓦胡岛东侧卡内奥赫(Kaneohe)海湾的大型水上飞机基地内,该基地在日军对珍珠港发起大规模空袭前就遭到了空袭。这种明显的“优先遭受打击”的地位也凸显了日军对“卡特琳娜”飞机远程武装巡逻和敏锐的侦察能力的重视。
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摧毁的“卡特琳娜”
当美军在大约三个星期后展开报复性反击时(美军对菲律宾霍洛岛上的一处日军基地发动了袭击),海军的PBY接到了任务。6架“卡特琳娜”在黎明时分飞抵霍洛岛,用500磅(约227千克)重的炸弹和鱼雷发起了复仇。不幸的是,它们迅速成了蜂拥而至的24架日军零式战斗机的猎物,并为日军地面上的防空炮手提供了练习对空射击的绝佳靶子。在仅仅炸伤了一艘日军货轮之后,只有两架PBY返回了基地。“在任何情况下,除非得到战斗机机队的保护,否则都不应允许PBY与敌人的战斗机接触”,在“霍洛岛惨剧”中幸存下来的一位“卡特琳娜”飞行员在报告中这样写道。海军将领们对此也是认可的:在白天,“卡特琳娜”的速度太慢,武器装备的火力也不足,而且在战争初期它们还缺少保护机组成员的装甲和诸如自封油箱等防护设施。
老掉牙的“卡特琳娜”还是美国首批使用机载雷达升级的飞机之一。日本人忽视了对雷达的研发,因此日本帝国海军的舰艇在天黑后不得不依靠声音探测系统来搜寻敌人。不同于执行白天任务时一边倒地被动挨打,美国海军的“卡特琳娜”在夜间获得了改变游戏规则的优势:对PBY水上飞机而言,夜间作战的许多常见不利条件(如深度知觉减弱和海面上晃动的云影)反而有助于“卡特琳娜”发挥自身的优势。配备雷达的PBY被漆成黑色,被指定用于对日军舰船的夜间突袭,它们被称为“黑猫”(Black Cat)。
美国海军VP-52中队的PBY,它们被涂成黑色,以作为执行夜间任务时的伪装色。它们执行的夜间任务是在太平洋上跟踪日军舰船
“像许多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一样,我父亲也从未谈论过他在战争中所做的事情”,罗恩•迈纳(Ron Miner)在今天这样说道,“我认为我甚至都没意识到他曾经飞过‘卡特琳娜’,直到他去世。”在霍华德•迈纳(Howard Miner)于2011年去世后,他的儿子罗恩•迈纳发现了他父亲保存下来的大量详尽的日记,里面甚至包括大量素描。根据日记的记载,在太平洋战争中,老迈纳一直担任“黑猫”的副驾驶兼领航员。罗恩•迈纳将他父亲的日记和素描绘画,以及对少数健在的“黑猫”机组成员的采访编纂成了《黑猫速写》(Sketches of a Black Cat)一书,该书于2016年出版,书中精心讲述了这些目前已全部去世的PBY机组人员的生活和经历。
“我们的任务是在夜间搜索、骚扰和轰炸”,霍华德•迈纳在他的第一次作战任务中这样写道,“我们会在日落前不久起飞,并沿着所罗门群岛中新乔治亚海峡(当时被称为“The Slot”)的中线继续飞,在天黑后抵达敌占岛屿。我们的飞机绰号‘黑魔法’,其通常会整夜在6000至8000英尺(约1830至2440米)的高度巡航并搜索目标。”
随着美军在日据岛屿上不断展开“蛙跳”作战,“黑猫”们也在沿途的每一点都进行了出动,以“软化”日军的防御并破坏其运输。在有目标的地方,不论天气如何,“黑猫”每天晚上都会飞行。在一片黑暗中,配备雷达的“黑猫”可以在50英里(约80千米)之外找到敌军的舰船。在飞到目标上空之后,“黑猫”会先投下带降落伞的镁质照明弹,照亮目标的同时也可以让敌人的高射炮手暂时失明。通常,投下的照明弹在落到海面上之前就会被敌人打落,但时间已经足够让机组成员对目标进行主动识别确认了。
1944年7月,美国海军的“西提斯湾”(USS Thetis Bay,属于“卡萨布兰卡”级)号护航航空母舰正在运送一队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前往太平洋战区作战。由于机体尺寸巨大,因此偌大的航母甲板上只能停放寥寥几架“卡特琳娜”
确认目标后,“黑猫”的机组人员会先爬升到3000英尺(约914米)的高度,通过无线电发出一份发现目标的报告,然后飞行员会发起近乎悄无声息的滑翔轰炸——先向后收油门,并向低空俯冲至目标上方100英尺(约31米)处,然后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投下500磅(约227千克)重的炸弹。由浮游生物在黑暗中产生的舰船的发光尾流充当了指引轰炸方向的“可视化箭头”。尽管“卡特琳娜”机身两侧的气泡状观察窗内都安装有12.7毫米口径的机枪,并且通常还会在尾部舱门后面的机身里也安装一挺,但面对敌舰上的防空炮火,“黑猫”通常不会用机载机枪予以回击,这是为了避免暴露自身的位置。
根据霍华德•迈纳的记录,当“卡特琳娜”准备对敌舰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时,其较慢的飞行速度和雷达技术导致它在夜间更难以被瞄准。“我们通常会在海平面以上的黑暗夜幕中到处乱飞,因为在海面以上根本看不到我们飞机的黑色轮廓。我们的PBY上的高度计是一款改进后的雷达高度计,这让我们几乎可以贴着海面飞行”,迈纳这样写道。
最初,日军认为这种能从黑暗的夜幕里投掷炸弹的神秘飞机是美军的一种高级秘密武器,可以快速俯冲。于是,日军的防空炮手相应地调整了瞄准方法,经常向夜幕中那个隐隐约约的暗影状物体的大前方开火,而很少去看后面那个“隐隐约约的暗影状物体”一眼。谁能想到,所谓的“美军高级秘密武器”其实是一款设计于20世纪30年代,采用滑翔轰炸方式的飞行艇。
被击毁的日本货船(左)和弹痕累累的“黑猫”(右)
1942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天上厚重的云层暂时消退了,海军飞行员霍华德•艾迪(Howard Ady)上尉正驾驶着一架“卡特琳娜”在太平洋上空飞行,他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一丝麻烦的迹象。他向中途岛上的海军将领们发回的第一份报告是由他的无线电操作员用密码拍发出来的,只有一个单词——“飞机”(Aircraft)。收到这条消息几分钟后,位于中途岛上的美军航空基地里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此时,艾迪上尉每天例行的700英里(约1127千米)的海上搜索快要结束了,但他仍然没有发现敌军的舰艇。即将驶来的日军航母机动部队(它们后来被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称为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仍在继续规避着这架被称为是“舰队之眼”的水上飞机。
艾迪上尉驾驶着那架“卡特琳娜”穿过了厚厚的云层,另找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凌晨5点52分,他飞入了一片阳光之中,并用一句加密的暗语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两艘航空母舰和舰队主力,航母位于舰队前方,航向135度,速度25节。”
艾迪上尉和他的机组人员提供的预警使部署在中途岛基地里的海军、海军陆战队和陆军航空队的飞机能够在日军发动空袭之前就紧急升空,从而避免了重蹈珍珠港的覆辙。美军的鱼雷艇部署到了泻湖之中,防空阵地也做好了准备。面对严阵以待的美军,日军对其进行决定性终极打击的战略迅速瓦解。
美国海军第44巡逻中队(VP-44)的一架PBY-5A“卡特琳娜”水上飞机的机组成员,他们在1942年6月4日上午发现了正朝中途岛驶来的日军“中途岛攻略部队”
穿越广阔的太平洋战区打到日本本土的漫长征程才刚刚开始,但在1942年6月4日那一天,日军的进攻势头有所减弱。在1942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一次无线电采访中,艾迪上尉描述了那天早上他从自己“卡特琳娜”驾驶舱中看到的一幕:“这就像看着我们人生中最大的一场演出的帷幕徐徐拉开——两艘航空母舰、两艘战列舰、数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真是幅壮观的景象!我们飞回了堆积的云层中,并减慢了速度。”
在整个太平洋战争的战斗任务中,美军共损失了8700多架飞机。也许,没有比海空救援更能充分体现“卡特琳娜”的多用途潜力的了。这类海空救援任务绰号“小飞象”(Dumbo),是以迪斯尼卡通动画中一头会飞的小象而命名的。“卡特琳娜”昼夜不停地执行此类飞行任务的目标只有一个:拯救被击落的飞行人员的性命。
在战争初期,一般只有接到飞行员的遇险呼叫时才开始发起救援任务。“卡特琳娜”使这一过程更加积极主动了:通过在空袭中伴随打击飞机一起飞行,“卡特琳娜”可以在飞机被击落并准备呼救之前就“到场”了。
1944年,在与美国海军陆战队联合进行的一次营救落水飞行员的训练演习中,一架PBY水上飞机正降落在水面上
在海空救援活动中,最困难的始终是“海上”部分。霍华德•迈纳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如果飞行员决定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营救一位被击落的飞行员,那么“这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是让那个人继续漂浮在充满泡沫的海面上,还是尝试着粗暴地降落——可以想象,一旦无法再次起飞就要搭上另外九个人的命,作出何种抉择的重担留给了我们,所以,是的,我们是在玩儿命地干。”
从波涛汹涌的海洋中救起被击落的飞行员,意味着有可能要在公海大洋上降落。要想在16到18英尺(约4.9至5.5米)高的巨浪间着陆,需要让飞机进行“全失速”的降落,并精心盘算好时间,以便让飞机擦着海浪的波峰降落。需要先驾驶着“卡特琳娜”尽可能地靠近波涛汹涌的海面,并放下机翼浮筒,飞行员再将油门切换至怠速,将机头拉高以便让机翼失速,并在机组人员做好准备后,驾驶着重达3万磅(约13.6吨)的飞机进行“可控扑落”。
直接从海中救起的落水飞行员会通过“卡特琳娜”一侧一个可打开的气泡状观察窗被拉进飞机中。在许多情况下,必须关闭发动机才能在开阔的水面上安全地开展救援。救起飞行员之后,浸满了含盐海水的14缸发动机将重新启动,此时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不过,根据卡什•巴尔伯的说法,普拉特•惠特尼公司那两台可靠的、单台功率高达1830至1892马力的发动机从未让他们陷入困境过。
PBY水上飞机曾因营救美军落水飞行员而广受赞誉,此外该机还拯救了不少平民,上面照片表示的是,在日本入侵前夕,一名两岁的女孩随同家人搭乘“卡特琳娜”从菲律宾撤离
联合飞机公司总共生产了将近2700架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这还不包括加拿大根据许可证生产的600架。前文已经提到,原本预期中就要用新一代军用水上飞机淘汰“卡特琳娜”,只不过由于后者在战争中展现出来的有用性而被推迟了;1945年战争结束后,“卡特琳娜”被迅速淘汰,此后,由较先进的马丁公司的“水手”和格鲁曼公司的“信天翁”承担起了海上巡逻的职责。直升机也出现在了地平线上,这是开展海空救援行动的理想型垂直起降飞行器。美国海军的许多“卡特琳娜”直接从现役状态被报废,诸如巴西这样的境内有大河流过的国家获得了其他一些“卡特琳娜”,拆下了机上的武器,并用它们在以往只能走水路才能到达的偏远人口聚集点之间展开运输。
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些商业航空公司也采用了“黑猫”,特别是澳大利亚的澳航和中国香港的国泰航空公司。到20世纪60年代,在飞往太平洋目的地的客运业务方面,“卡特琳娜”一直表现良好。一些“卡特琳娜”的所有权甚至扩展到了个人手中:在20世纪50年代,实业家格伦•奥德柯克(Glenn Odekirk)开始将战时的PBY-5A改装成名为“兰赛尔”(Landseaire)的豪华游艇。在1950年某期《生活》杂志中的一张被大量刊印的照片中,衣着暴露的玛丽莲•梦露看上去很像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卡特琳娜岛附近系泊的一艘“兰赛尔”的伞式上单翼上晒太阳。按照2019年的美元币值计算,一架“兰赛尔”的标价将近500万美元,不过其销售情况却颇为惨淡,而且非专业人员驾机进行水上降落时也被证明是有问题的,还曾发生过事故,因此这一尝试最终不了了之。
除了作战任务外,“卡特琳娜”还执行过许多其他任务,如上面的照片所示,对驻扎在太平洋中部偏远环礁贝克岛(Baker Island,译者注:贝克岛是太平洋中西部的一个珊瑚岛,1936年被美国占有,建为海军基地)上的美国军人来说,这架“卡特琳娜”及其运来的家人寄来的邮件无疑是他们极为企盼的一幕
尽管有不同的说法,但今天全球仍然处于适航状态的“卡特琳娜”总数不到20架,另外在博物馆中还陈列着30多架修复的“黑猫”。在美国民间组织“纪念航空队”(Commemorative Air Force)下属的位于威斯康星州苏必利尔市的苏必利尔湖第101中队(Lake Superior Squadron 101)里,人们用两架PBY的零部件组合修复成了一架可飞行的“卡特琳娜”,并仿照历史上霍华德•艾迪上尉的座机涂装对这架“卡特琳娜”进行了喷涂。第101中队的负责人彼得•普鲁登(Peter Prudden)告诉我说:“我们得到了艾迪上尉家人的允许,可以使用他的名字,而且我们正在用艾迪上尉的特殊识别标志和最初的军用涂装方案为这架‘卡特琳娜’进行涂装。”
普鲁登还提出了这样一个事实,证实了“卡特琳娜”的稀有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际参加过军事行动的PBY没有一架幸存到今天;像目前在第101中队里的那两架PBY一样,剩下的“黑猫”都是在临近战争结束时生产的,它们在战争结束后被用于执行民用任务,如扑灭森林大火。
不同于纯粹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器,修复一架“既会飞又是船”的飞机会带来某些在其他飞机上遇不到的注意事项。“它当然具有一定的航海色彩,并且对飞机上某些结构的称呼也不同于其他飞机”,普鲁登这样说道,“例如,飞机的底部有龙骨桁架;飞机肯定也必须是防水的——整架飞机上都有密封垫,有用于抽水的泵,有排水塞。”
寻找“卡特琳娜”上的某些零件也带来了挑战。普鲁登表示:“六年半以来,我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一个‘耶稣螺栓’(Jesus bolt,译者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旦该零件损坏,飞机就会坠毁,全体机组人员能做的唯一的事就是喊“耶稣”了)。”这个零件有这样一个充满宗教色彩的名称是有充分理由的:它是将“卡特琳娜”的机翼连接到机身上的两个关键紧固件之一。“在加拿大很容易地找到了一个”,普鲁登这样说道,“而第二个我直到今天还没有找到。我还需要一个前轮胎。”
“纪念航空队”位于威斯康星州苏必利尔市的苏必利尔湖第101中队正在让这架“卡特琳娜”恢复至可飞行的状态,之后这架飞机将在航展上巡回演出
普鲁登表示,“纪念航空队”的机队中没有其他的“卡特琳娜”,因此,一旦第101中队的这架PBY修复完成,那么“这架飞机有望在航展上广泛地展开飞行”。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简直把我震住了! 卡特琳娜这个机型的历史真的很精彩,没想到它能够跨越大洋飞行,太酷了!我从小就对飞机有兴趣,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卡特琳娜的航线规划真是非常出色。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竟然能够做到如此远距离的飞行,可见人类智慧和勇气令人敬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的真不错,特别是对卡特琳娜机型的性能和细节的描述都很生动形象。我一直觉得航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架飞机让人感叹过去科技力量之强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还以为会介绍更多飞行的照片或者视频呢!不过文章里讲的故事已经足够了,让我对卡特琳娜充满了好奇。真的想更进一步了解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卡特琳娜的飞行里程记录确实惊人啊!这证明了人类不懈的精神和努力,值得我们学习。 这篇博客文章很有帮助,让我能更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越洋飞行听起来很酷,但我也理解当时科技水平有限,这种风险很大。对当时的工程师们,以及乘客们真的要佩服他们的勇气!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不少新鲜感,我之前从来没有看过关于卡特琳娜的故事! 但是,我希望作者能补充一些当时人们对长途飞行的心理感受和体验。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客文章写得很通俗易懂,即使我不太了解飞机技术也能看得明白。 对卡特琳娜这个机型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越洋飞行的传奇? 听起来有点空泛,希望作者能提供一些更具说服力的细节和数据来证明 卡特琳娜的确是 “传奇”。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虽然介绍了卡特琳娜的一些信息,但是缺乏对它的视觉冲击力。我希望有更多图片或者视频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款机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卡特琳娜的越洋飞行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人类征服天空的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页! 文章描述得比较详细,很有参考价值。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文章重点应该放在卡特琳娜的影响和意义上,而不是仅仅围绕其技术规格展开。 希望作者能够将视角扩展更广一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标题我就迫不及待想了解更多! 卡特琳娜的故事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它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的伟大成就!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比较单薄,缺少对卡特琳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的深入探讨。 如果能提供更多相关资料,会更吸引读者。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种古董飞机一直抱着好奇心,终于有机会了解一下它了! 越洋飞行的挑战也让人想起古代航海家的勇敢和探索精神。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得比较专业,对于航空爱好者来说很有价值。 但建议作者能够增加一些更轻松的故事内容,让普通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卡特琳娜的魅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